紡織配額制度將終結企業如何應對?(上)
還有不到3個月,針對紡織服裝制品的配額制度就將結束。這一國際紡織、服裝貿易制度的變化是紡織服裝企業面臨的新挑戰。自1974年以來,《多種纖維協定》以及其他限制紡織貿易的協定終于告一段落了。然而這不僅帶了希望和機遇,同時也帶了極大風險。
9月20日在山東棗莊文化衫交易會期間舉辦的論壇上,主辦方特意邀請了美國貝克豪思律師事務所埃利特博士談論了紡織配額制度終結后的國際貿易這一話題。博士認為由于許多國家對紡織貿易的未來感到很不確定,許多團體有很多憂慮,所以配額制度可能還將保留一年。他希望企業為配額制度的結束、理論上即將來到的“自由貿易”做好準備,但同時他提醒企業,美國和歐盟將針對中國紡織、服裝制品展開種種貿易行動,終對企業造成嚴重威脅。
配額制度的結束并不代表自由貿易的來臨,因為即使沒有正式或官方限制,仍有許多方式可以限制自由貿易。許多迫使配額制度保存了35年的貿易保護勢力仍然存在。由于種種原因,中國是關注的焦點,尤其在美國和歐洲,但也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印度以及整個美洲地區。在美國市場上,墨西哥是中國服裝的頭號競爭對手,加拿大是中國紡織品的頭號競爭對手。
以下是一些重要事實依據:1990年,香港是美國大的服裝供貨商,香港服裝的美國市場占有率達到16.1%。中國大陸其次,占14.5%。當時沒有一個國家或地區占主導地位。到2007年,中國服裝在美國的市場份額達到了33.4%,同時其他任何國家的市場份額都低于7%。
在美國及其他國家蔓延著一種恐慌———配額制度的結束意味著中國產品將席卷市場。美國企業將無力競爭,其他國家的企業也將失去和中國企業競爭的能力。在美國,服裝產業的恐懼情緒為嚴重,對中國出口品為害怕。
針對某些服裝產品的擔憂尤為嚴重。舉例來說,2006 年和2007年的數據顯示,中國產品對美出口激增:棉質、人造針織女 式襯衫,棉襪子遠遠超過墨西哥;人造纖維為原料制成的襪子,男式棉質、人造針織襯衫,棉質女式中、長、短褲,文胸,人造纖維為原料的文胸,棉質及人造纖維所制內衣,棉質割絨及其他種類的毛巾、浴巾,棉質小開衫一年內市場占有率從28%上升到54%;男式人造纖維制成的開衫,女式人造纖維制成的開衫一年內市場占有率從38%上升到51%。這些中國產品的市場份額激增、有些已占據主導地位,所以它們很可能面臨貿易保護行為。
一些紡織制品在美國的市場占有量也迅速增長,尤其是滌纖維
織物,一年內市場占有量從10.84% 上升到17.16%,針織織物市場占有量從2006年的8.38% 上升到2007年的11%。不管是哪種情況,法律調查都會研究究竟是誰失去了美國市場的市場份額。大多數情況下,墨西哥損失嚴重。如果不是美國企業、而是其他國家的企業失去美國市場份額,那么中國生產商在貿易糾紛中并不會面臨太多威脅。但是中國企業應當了解容易受攻擊的弱點。
埃利特博士認為,從長期來看,對大多數產品來說,中國產品可能帶來威脅這一說法值得懷疑。中國的生產成本,尤其是勞動力成本,飛速上升,生產商現在已經向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和孟加拉國轉移,因為那些地區的生產成本更低;由于運輸成本提高和人民幣升值等原因的影響,美國向中國轉移生產的狀況正在消退;對中國廠商來說,美元貶值使得美國市場的吸引力逐漸減退。
中國政府目前的政策是減緩經濟增長速度,尤其是制造業的增長速度。
現在再來看看美國的情況,美國全國紡織團體協會已經開始大張旗鼓地宣揚12月31日,即配額制度結束以后,出口到美國的中國產品將激增并帶來威脅。美國紡織團體協會聯合其他國家政府向美國政府施壓,試圖通過種種方式阻止中國出口增長,同時也試圖限制越南出口。美國紡織團體協會情投意合的盟友是墨西哥。但是上周全國紡織團體協會獲得了十六個國家的簽名,他們聯合致信美國國會要求國會支持對華貿易行動。墨西哥人不僅擔心中國產品泛濫墨西哥市場,也擔心他們的美國市場份額被中國取代。
美國人認為中國工人工資偏低、且工作強度過大;同樣的原因,中國的環境也得不到保護。隨著出口增長,這些批評指責的聲音也被強化,所以中國產品更容易面臨貿易保護行為。
貿易保護行為的威脅 中國企業將面臨威脅,那么我們的企業將采取什么行動呢?配額制度可能延續,但是企業不應寄希望于這一情況的發生,因為這只會阻礙企業的發展、出口增長。全國紡織團體協會希望針對中國成立一個現僅針對越南的監控機制。美國國會還沒有表示愿意給予撥款,同時這一提議也面臨很多反對意見,主要來自美國進口商和銷售商。有可能的結果是美國政府采納貿易保護行為的三種基本形式:反補貼、反傾銷和貿易保障措施。
貿易保障措施 在國際貿易中,并不是做錯事才會受到懲罰。如果中國出口到某一國家的產品突然增長過快,貿易保障措施允許這一國家限制中國出口。即使企業并沒有傾銷或享受政府補助。貿易保障措施另一比較不同尋常的特點是哪怕企業并沒有任何違反國際貿易規定的行為,它的處境也非常危險。
當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中國接受了特殊貿易保障措施條款,這使得中國比其他國家更容易面臨貿易保障措施案件,而且這些貿易保障措施案件只針對中國產品。如果中國沒有接受這些特殊條款,那么貿易保障調查也應當遵循惠國待遇原則,也就是說所有國家的同類出口品都將面臨同等待遇。然而,不管是針對中國還是其他國家的貿易保障措施都需要得到總統的批準。
在過去二十五年里,貿易保障措施案件開展得很少,美方也只在少數幾個案件中取得勝利。一共有4起針對中國產品的特殊貿易保障調查,每次布什總統都拒絕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建議上簽字(國際貿易委員會是首要負責處理貿易保障案件的政府機構)。當然,布什的這一政策并不是對中國的特殊禮遇。美國總統里根在8年任期內,拒絕在任何一個貿易保障案件上簽字。布什總統的確批準了針對多個國家鋼鐵產品的貿易保障措施,已恢復元氣的美國鋼鐵企業堅持認為這些貿易保障措施是美國產業重新崛起的關鍵。因此,貿易保障措施雖然不多見,但仍是一個威脅———因為它被視為幫助美國產業的有效措施。
貿易保障措施可以多種形式出現,包括配額、附加關稅以及和配額掛鉤的附加關稅。美國國際貿易委員的策略旨在為本國企業提供所有它們希望得到的、或是所需的保護,但僅限于一特定時間段。
貿易保障措施是暫時的,它要求美國企業在三年里適應進口激增帶來的新的競爭環境,同時適應新增長的對美出口量。美國企業可以通過改變產品類型、關門大吉或是其他方式適應競爭,不管怎樣,這是它們必須去適應新的競爭環境。
與此相比,反補貼、反傾銷案如果成立,那么在未來5年里國外產品將面臨更高的關稅,同時還可以延續。這些額外的關稅可把國外產品阻擋在美國市場之外。同時,反補貼、反傾銷稅率也帶來一年一度的調查———行政審查,這對國外企業來說既昂貴、又繁瑣。
傾銷 簡單來說傾銷是指外國企業以不公平的低價在美國出售產品。一直以來,反傾銷調查都是貿易保護主義者的武器,對非市場經濟國家來說這更帶來致命危害。中國政府努力爭取美國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這將對反傾銷調查產生重大影響。是否擁有市場經濟地位至關重要,現在當美國商務部核對中國企業生產某一產品的成本時,它采用其他國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亞、乃至非洲國家)的價格來計算中國產品的成本投入,因為美國商務部聲稱中國沒有市場,所以中國的價格沒有任何意義。依據其他國家的價格———“第三國價值”確保美國商務部能夠裁定中國企業向美國傾銷,因為美國商務部可操縱如何計算產品的生產成本。
原則上講,傾銷不應將政府牽涉在內,但是由于中國國有企業的主導地位,國外主管貿易的政府機構一般認為中國政府也在其中扮演了一定角色,雖然中國政府否認這一點。傾銷的理論依據是某些企業在國外的產品售價低于國內售價,或是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產品。這一理論認為這些企業生產產品過多,所以需要處理剩余產品;或者這些企業為占領某一國外市場而采取低價競爭的方式,希望先導致該國競爭對手倒閉,然后再提高產品售價。中國企業是否故意這樣做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企業是否被認定采取了傾銷行為。在處理非市場經濟國家的案件時,美國商務部有極大的空間操縱第三國價值,所以非市場經濟國家的企業很容易被裁定傾銷。
補貼 當一政府被認定向企業提供非法補助時,這些企業就將被征收反補貼稅。但并不是所有的補貼均為非法、面臨反補貼稅。世貿組織規定已經確認哪些補助無需面臨反補貼稅,所以可以修整社會項目使它們符合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定。不幸的是,迄今中國政府還未能在設計政府項目時,把符合世貿組織規定考慮在內。
直到近兩年,美國才開始對中國應用補貼法這一法律。反補貼的理論依據是當政府向某一企業或產業提供資金支持時將影響市場正常發展,因為原則要求市場運行不受政府干預。政府提供補助的目的可能是為了占領某一國外市場,可能是為了幫助某一本國產業,可能是為了某一更廣泛、更正當的社會政策。在某些情況下,政府可認為某一產業對國計民生產生重大影響,所以應通過補助確保這一產業的健康發展和成功。長期以來紡織行業被視為中國的重要產業,在國家、省級和地方規劃中都有所提及。但是就像前文提到的,為什么不是關鍵,關鍵是以企業是否從政府獲得財政利益。
美國已對中國展開12項反補貼調查。每一次美國商務部都認定中國政府提供了不正當補助。 至今,中國政府還沒有在美國法庭上訴任何一個案件的裁決,但決定利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中國企業在美國法庭上訴了三個案件,但是中國政府沒有采取任何行動。我們認為中國政府的缺席帶來了一個問題,因為這些案件如何被裁決、會開創什么樣的先例都充滿了危機。
企業積極應對 直面貿易保障措施 企業很難阻止貿易保障調查的發生,但是尋找盟友躲避這一調查卻不是一件難事,盟友在這里是關鍵,進口商和銷售商就可提供證詞。美國企業應證明產業損害完全是由中國企業導致的,但證明這一點是沉重的負擔。即使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認定產業受損,其他政府機構也必須同意這一認定。即使產業損害存在,確定救濟方式又是一獨立進程,這同時也為國外企業避免嚴重負面結果提供了第二次機會。然而,這一進程進展得很快。更恰當的方法是通過自我管理避免出口激增這一指控,而不是寄希望于挫敗產業損害這一指控。
只有與國外企業生產相同產品、產生競爭的美國企業才可要求展開貿易救濟調查。這些法規非常復雜,企業可以尋找律師的幫助以更有效地處理這一問題。但是企業也可以采取一些基本應對措施。
首先,企業可以尋問其美國進口商和銷售商,了解是否有美國企業與自己生產同樣的產品。企業應當了解競爭對手的這些情況:它們生產的哪些產品和您的產品相同?它們的售價是否低于您的售價?這些企業對某一產品的依賴程度如何?以此推測它們是否愿意出資遞交申訴書,要求對您的產品展開貿易救濟。
第二,當直接競爭存在時,企業可考慮突出您的產品的特點,使產品顯得和競爭對手的產品不同,或為產品爭取新的關稅編號。或許可以找到產品獨一無二之處并注冊專利。企業還可試產不同產品,避免直接競爭。
假設美國企業生產的產品和公司的產品直接競爭,企業可以采取措施以應對可能面對的出口激增指控。企業找到過去三年里公司產品的出口增長數據,在行業協會的幫助下根據海關編號或是按產品類型將數據歸類。盡可能達成逐漸增加出口的協定,避免法律意義上的出口激增的出現。企業可以請相關律師幫助審閱數據、確定出口增長的高限額。尋求貿易保障措施的申訴方必須證明出口激增存在。企業則可針對不同產品逐個、有計劃地采取行動,當這些行動得到落實時,潛在的申訴方將失去提交出口激增指控的機會。 AAGFHTRYKUYIU7OUP
免責聲明:
免責聲明:本站發布的有些文章部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會盡快更改或刪除。